2023年3月5日,全国人民翘首以盼的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这次会议不仅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国家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会议背景与意义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是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自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此次会议的召开,旨在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和法律支撑。
会议主要议程与亮点
本次大会的主要议程包括: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审查和批准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听取和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等,大会还将选举产生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员,包括国家主席、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和委员等。
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与展望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全面回顾了过去五年的工作成就,特别是过去一年的成绩,报告指出,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国经济发展保持稳中有进、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良好,为“十四五”时期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报告也提出了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等具体指标,彰显了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法治建设与民主进程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还特别强调了法治建设和民主进程的重要性,会议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详细介绍了过去五年在立法、监督、代表工作等方面的成就和经验,以及未来五年的工作重点,报告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促进司法公正,加强人权司法保障,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选举与任命的政治意义
选举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员是本次大会的重要议程之一,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我国政治制度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也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新一届领导班子的产生,将进一步增强国家的领导力、执行力和公信力,为推动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